今天(15日),8K超高清沉浸式体验品牌“深空未来”升级为“深空间”,《蔚蓝归途》《走出摇篮》两大全新主题同步发布。这场以深海与太空为探索核心的升级,将为观众带来更震撼的感官体验。
一年半创造“小空间大能量”奇迹
2023年12月,上海西岸美术馆的400平方米空间里,一个“百变黑盒”悄然亮相——这就是搭载8K超高清技术的深空未来沉浸探索空间。谁也没想到,这个看似不大的空间,在短短一年半时间里创造了一连串惊喜:从上海站到2024年10月开业的杭州站,“深空未来”累计合作了20多个来自全球的科技文化IP及数字艺术作品,呈现了1800多场主题展演,内容涵盖天文、地理、历史、疗愈、游戏等多个领域,吸引了超20万人次观众打卡;在小红书、抖音等平台,相关话题曝光量突破千万,不少观众直言“就像被黑洞吸引一样,想把所有主题都刷一遍”。
它打破了传统展览对固定场馆的依赖,使文化体验能灵活嵌入商业综合体、文旅地标,成为焕新城市空间的“超级接口”。
品牌创始人田元感慨道:“我们在打磨三个平衡:硬件的灵活度要精准匹配内容的承载力,让技术恰如其分地成为创意的支撑;科学的严谨性要与艺术的想象力深度融合,让知识传递既有根基又有美感;商业的可持续性要与文化的感染力共生共荣,让体验既能走进市场又能直抵人心。”
幸运的是,如今“深空间”已逐渐成为科技、艺术与商业的“连接器”,“我们发现,沉浸式展演既能为商业空间注入文化内涵,让文旅场景迸发科技活力,更能让城市公共空间变身市民共享的文化客厅。未来,我们期待让这种‘连接’持续生长,让更多城市空间因数字技术赋能而焕发新生,让探索精神融入日常,让每个普通人在身边的方寸之间,就能与星辰大海、深邃文明温暖相拥。这不仅是一个品牌的追求,更是我们对数字时代文化传播方式的一次深度实践。”
科技赋能让科普触摸时代脉搏
当中国升级版“蛟龙号”突破万米深海的新闻传遍全国时,这份中国科研的硬核力量,不仅点燃了国人的探索热情,更成为深空间全新主题《蔚蓝归途》最鲜活的创作源泉。与传统科普展示不同,这个聚焦深海的沉浸式作品,从诞生之初就深深扎根于中国深潜事业的最新成果,创作团队邀请到“蛟龙号”副总设计师崔维成教授担任科学顾问,将万米深潜的核心科研数据、海底地质样本分析、深潜器技术突破等第一手资料,转化为可感知的视觉语言。观众在体验中“跟随”深潜器穿越马里亚纳海沟的漆黑深渊时,看到的不仅是发光生物的奇幻,更是中国深海探测从“跟跑”到“领跑”的科技跃迁;触摸到的不仅是模拟的海水压强,更是科研人员在极端环境下突破极限的探索精神。
而在宇宙主题《走出摇篮》中,“科技+”的融合同样深刻。它不再是静态的天文知识陈列,而是将NASA、ESA最新的宇宙观测数据库与中国“嫦娥”探月、“天问”探火的最新成果编织成动态叙事。观众能“亲历”詹姆斯・韦伯望远镜捕捉到的星系诞生瞬间,也能直观感受中国空间站在近地轨道的运行轨迹。这种将人类最前沿的宇宙探索成果“搬进”沉浸空间的尝试,让“我们是谁、我们向何处去”的哲学思考,有了扎实的科技支撑。
“最好的科普,是让公众触摸到科学最鲜活的脉动。”深空间的两大新主题,正是以“科技+艺术+人文”的三重维度,将实验室里的突破、深海中的发现、星空下的探索,转化为每个人都能共情的沉浸式体验。在这里,最新科研成果不再是论文里的公式,而是能让人热泪盈眶的探索故事;科普也不再是遥远的知识传递,而是与时代同频的精神共鸣。
从“单点场馆”到“生态平台”
当前,中小型场馆、社区公共空间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日益迫切,但进口设备动辄上千万元的部署成本、刚性的场地改造要求、封闭的内容生态,让多数场所望而却步。“深空间”的破局之道,在于打造一套兼具经济性、灵活性与开放性的可复制解决方案,通过模块化的软硬件系统、兼容多元内容的管理平台,让数字技术从“高门槛奢侈品”变为“普惠性基础设施”。
而这套方案的核心价值,在于将成为文旅商体展融合的一个“新抓手”:它能让商业综合体在光影流转中注入文化厚度,让文旅地标通过沉浸体验延伸消费场景,让社区空间借助数字技术变身公共文化客厅。正如田元所言:“我们想构建的,是像电力网络一样的数字体验生态,让优质内容能跨场景流动,让不同业态能借技术联动,让每个空间都能生长出独特的体验价值。”
目前,“深空间”已与同济大学共建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,在人才培育与技术迭代中持续优化解决方案。可以预见,随着这套生态模式的铺开,数字体验将不再受限于特定场馆,而是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:商场里能“穿越”到深海,公园里可“漫步”于星空,社区中能“对话”于历史。这不仅是“深空间”的无限可能,更是数字时代文化场景融合共生的广阔未来。
(图片来源网络侵删)
发表评论
2024-05-31 18:36:38回复
2024-05-31 18:40:01回复
2024-05-31 18:43:35回复
2024-05-31 18:46:53回复
2024-05-31 18:49:33回复
2024-05-31 18:50:06回复
2024-05-31 18:52:52回复
2024-05-31 18:53:27回复
🤔(思考表情)
2024-05-31 18:54:05回复